无合同工伤申报流程涉及以下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确认劳动关系
- 虽无书面合同,但可通过工资转账记录、考勤记录、工友证言、工作服或工牌等证据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 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关系,这是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
2. 收集证据材料
- 医疗记录:门诊/住院病历、诊断证明、缴费单据等,需加盖医院公章。
- 事故证明:现场照片、视频、目击证人联系方式及书面证言。
- 其他证据:与雇主沟通记录(短信、微信、录音)等辅助材料。
3. 申请工伤认定
- 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事故发生地人社局工伤保险科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附上述证据。
- 若用人单位不配合,劳动者可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直接申请。
- 人社部门通常60日内出具认定结论,复杂案件可延长30日。
4. 劳动能力鉴定
- 工伤认定后,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需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病历等)。
- 鉴定结果分为1-10级,直接影响赔偿金额。
5. 索赔途径
- 协商调解:通过劳动监察大队或人民调解委员会与雇主协商。
- 仲裁诉讼:若调解失败,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起诉。
6. 特殊情况处理
- 用人单位未参保的,所有赔偿由雇主承担(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
- 雇主拒不赔偿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其财产。
7. 法律援助
- 经济困难者可向当地司法局申请免费法律援助,或联系工会组织协助。
扩展知识:
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法释〔2014〕9号),建筑工程违法分包情形下,用工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部分省份推行“工伤先行支付”制度(如广东、江苏),用人单位拒不支付时,可由工伤保险基金垫付医疗费,再向雇主追偿。
劳动者应注意时效限制,工伤认定需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提出,逾期可能丧失权利。保留一切与工作相关的证据链条是关键。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