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等级赔偿计算方法:
1. 工伤等级的确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分为 14 个等级,1-6 级为重伤,7-10 级为中伤,11-13 级为轻伤,14 级为轻微伤。工伤等级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工伤情况进行鉴定认定。
2. 工资基数的确定
工资基数是计算工伤赔偿的基础,主要包括:
- 发生工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
- 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60%-300% 之间
3. 伤残津贴的计算
伤残津贴 = 工资基数 × 伤残等级对应的赔付比例
1-4 级伤残津贴为工资基数的 90%
5-6 级伤残津贴为工资基数的 80%
7-10 级伤残津贴为工资基数的 70%
11-13 级伤残津贴为工资基数的 60%
14 级伤残津贴为工资基数的 40%
4.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 工资基数 × 伤残等级对应的倍数
1-4 级为 24-36 个月工资基数
5-6 级为 18-24 个月工资基数
7-10 级为 12-18 个月工资基数
11-13 级为 6-12 个月工资基数
14 级为 6 个月工资基数
5. 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包括:
- 住院医疗费用
- 门诊医疗费用
- 交通费
- 误工费
- 伤残辅助器具费
6. 生活护理费
1-6 级伤残享有生活护理费,标准为工资基数的 30%-40%。
7. 丧葬补助金
因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为工资基数的 6 个月。
8. 供养亲属补助金
职工因工死亡的,其生活完全依赖于该职工的供养亲属,可领取供养亲属生活补助金,标准为工资基数的 40%-60%。
综上所述,工伤等级赔偿涉及多个复杂的计算因素,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核算。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工伤保险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工伤预防和工伤保险赔付工作,保护好受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