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用人单位不按劳动合同解雇员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标准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等规定,具体如下:
1. 经济赔偿金(双倍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选择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主张赔偿金。若选择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
- 经济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 月工资标准:以解除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若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3倍,按3倍支付且补偿年限最高12年。
2. 代通知金(额外1个月工资)
若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但仅适用于合法解除中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情形)。
3. 其他赔偿项目
- 未结工资和经济补偿:拖欠的工资、加班费、未休年假补偿等需全额支付。
- 社会保险补缴:违法解雇期间若社保断缴,用人单位需补缴。
4. 特殊情况处理
- 孕期、产期、医疗期等:解雇处于“三类期间”(孕期、产期、哺乳期)或医疗期内的员工,必然构成违法解除,赔偿金需全额支付。
- 工伤员工:1-6级伤残员工不得解雇,违法解雇需支付赔偿金加伤残补助金。
5. 法律程序与举证责任
劳动者需举证解雇事实(如解除通知、录音等),用人单位需证明解雇合法性。劳动争议需先经劳动仲裁,不服裁决可诉至法院。
注意事项:
赔偿金计算基数为应得工资(含奖金、津贴等税前收入)。
若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可申请强制执行,并主张50%-100%的加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相关条款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六条、四十七条、四十八条、八十七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六条。不同地区司法实践可能存差异,建议结合地方裁判案例或咨询专业律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