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待遇的认定标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1. 工伤认定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下列情形应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伤职工在规定的休息时间和休息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3)职工接受用人单位的培训,在培训期间受到事故伤害的;
(4)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突发疾病的;
(5)职工在工作时间外、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
(6)职工因rescuing他人等社会公德行为受到伤害的;
(7)职工通过军队或 者武警部队的职业培训受到伤害的;
(8)其他符合工伤条件的情形。
2. 工伤待遇标准
工伤待遇包括医疗费用、伤残补助金、丧葬补助金等。
(1)医疗费用:单位和社保基金共同支付,职工不需要自付。
(2)伤残补助金:依照伤残等级的标准支付,最低为伤残等级1级的伤残补助金的4倍月工资,最高为伤残等级10级的伤残补助金的1.6倍月工资。
(3)伤残津贴:伤残等级1-6级的职工可获得伤残津贴,标准为伤残等级1级的75%月平均工资,依次递减。
(4)丧葬补助金:6个月平均工资。
(5)供养亲属抚恤金:每个供养亲属每月支付15%-40%的月平均工资,最高不超过100%。
3. 工伤认定程序
职工发生工伤,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当自收到职工工伤报告之日起15日内进行调查认定,并上报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申请由当地社保部门审批。
总的来说,工伤待遇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工伤认定标准和各项工伤待遇的具体标准。企业和职工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工伤认定和待遇申请。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