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后的赔付金额会因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包括伤害程度、工作年限、工资水平等。以下是对工伤鉴定后可能获得赔付的一般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1. 医疗费用补助
工伤鉴定后,企业需承担工伤员工的全部医疗费用,包括就医期间的住院费、检查费、手术费、康复费等。这部分费用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结算,企业需全额支付,不设任何自付比例。
2. 伤残津贴
根据工伤员工的伤残等级,企业需支付相应的伤残津贴。伤残等级分为1-10级,1级最重,10级最轻。1-4级伤残津贴标准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5-10级为一定比例。以北京为例,1级伤残津贴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90倍,10级为30%。
3.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除了每月的伤残津贴,工伤员工还能获得一次性的伤残补助金。标准同样根据伤残等级确定,1-4级为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6-30个月工资,5-10级为6-16个月工资。
4. 工亡赔偿
如果工伤导致员工死亡,其家属可获得丧葬补助金,以及62个月的工资supplementation。此外,还有父母、配偶、子女的生活补助金。
5. 辅助器具补助
对于需要使用辅助器具的工伤员工,企业需承担相关费用,如轮椅、假肢、助听器等。
6. 康复费用
对于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工伤员工,企业需承担其全部康复费用,包括理疗、护理等。
总的来说,工伤鉴定后的赔付金额会因伤害程度的差异而有较大差异。对于重伤6-10级的员工,可获得较高数额的伤残津贴和一次性补助金,有时可高达50-100万元。轻伤5级以下的,则主要是医疗费用补助和一定数额的伤残补助。无论如何,只要经过工伤认定,企业都有义务全面承担员工的各项费用和补偿。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