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标准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具体情况如下:
1. 工伤认定与鉴定标准
工伤认定和鉴定标准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
《工伤保险条例》由国务院颁布,规定了工伤的范围、工伤认定程序和待遇保障等内容。条例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工伤的范围,包括:
-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
- 在工作时间外、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的
- 接受培训期间受到伤害的
- 处理工作事故或即将来上班的途中受到伤害的
- 因工作原因致沟通传播职业病的
《工伤认定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对工伤认定的程序、条件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2. 工伤鉴定的程序和机构
工伤鉴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具体流程如下:
- 用人单位或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劳动保障部门受理申请并组织工伤鉴定
-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工伤鉴定
- 劳动保障部门根据鉴定结果做出工伤认定决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是由医疗、劳动保障等部门组成的专业机构,具有法定的工伤鉴定职权。各省市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设有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设有县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3. 工伤鉴定标准
工伤鉴定标准主要依据《劳动能力鉴定办法》和《工伤认定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规定了鉴定的基本原则、程序、评定标准等。
《工伤认定标准》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具体标准,包括:
- 工伤的诊断标准
- 工伤程度的判定标准
- 工伤残疾等级的划分标准
这些标准为工伤鉴定提供了依据,确保了工伤认定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总的来说,工伤鉴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都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伤认定和鉴定是一个专业的法律程序,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科学、公正的认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