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某一犯罪所需要具备的法律规定的必备条件。通常来说,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三个方面。这三个要件是判断某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要件,才能认定为构成了犯罪。
1. 主体要件:主体要件是指构成犯罪的主体——犯罪主体或行为主体必备的条件。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主体要件可分为六种:故意主体、过失主体、主观方面的主体、行政机关的主体、事实主体、集体主体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故意和过失主体。故意主体是指明知故犯的主体,也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有违法特性而故意为之的行为主体;过失主体是指虽然不是故意为之,但由于疏忽大意导致的行为,即行为人未达到故意,却应当负责的行为主体。只有具备了适用犯罪主体的主体要件,才能构成犯罪。
2. 客体要件:客体要件是指构成犯罪行为必备的客体条件,即构成犯罪的客体性质。客体要件可分为罪名、客观违法和危险三个方面。罪名是指一种具有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客观违法是指明文规定的违法行为;危险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存在危害性的行为。只有构成了符合罪名,具备客观违法和危险的客体要件,犯罪才成立。
3. 客观要件:客观要件是指构成犯罪必备的客观条件,即外部环境和结果。客观要件包括了违法性、危害性和结果性三个方面。违法性是指行为必须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违法情节;危害性是指行为必须对社会利益和他人权益造成危害;结果性是指行为必须是制定法律所禁止而产生的后果。只有符合了违法性、危害性和结果性要件的客观环境和结果,才能构成犯罪。
犯罪构成要件是对某一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犯罪的标准,需要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三方面的要素同时具备。只有同时符合了这三个要件,才能构成犯罪。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