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工伤鉴定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并了解相关流程:
1. 工伤认定申请表:需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本人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交,表中需详细填写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及伤害情况。若单位未在30日内申请,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
2. 劳动关系证明: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若劳动关系存疑,需通过劳动仲裁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3. 医疗资料:
- 初次就诊的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如X光片、MRI等);
- 住院治疗的出院小结、手术记录;
- 后续复查的连续性医疗记录。
4. 事故证明:
- 用人单位出具的事故经过书面说明(需加盖公章);
- 目击证人证言及联系方式;
- 交通事故需提供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书;
- 暴力伤害需提交公安机关的笔录或证明。
5. 明:劳动者原件及复印件。
6. 职业病鉴定特殊要求:
- 需提供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由省级卫生部门批准的机构出具);
- 职业史、既往病史、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等。
鉴定流程注意事项:
时效性:工伤认定通常在受理后60日内作出结论,复杂案件可延长30日。
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后,若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需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等级鉴定(按《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分为1-10级)。
复查鉴定:伤情变化可在1年后申请复查。
法律依据: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28条,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间发生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扩展知识:
工伤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
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可认定为工伤;
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视同工伤。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