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刑法知识 >> 刑法 >> 百科详情

刑法污蔑罪是多少条条款

2024-04-23 刑法知识 责编:爱法小站 1183浏览

刑法中的污蔑罪是指以诋毁、中伤等方式,故意捏造或者恶意散布谣言,损害他人名誉、声誉或信誉,给被污蔑的人带来精神上的折磨和伤害。我国刑法中对污蔑罪有多个条款进行规定。以下就是刑法污蔑罪的相关条款。

刑法污蔑罪是多少条条款

第一、刑法第246条污蔑罪。该条款规定了污蔑犯罪行为中的主要构成要素和特点。污蔑罪是指以虚构或者歪曲事实的方式,公开地辱骂、诽谤他人,严重侵害了被害人的名誉和荣誉,给他人心理带来严重的痛苦和伤害。根据该条款规定,犯罪分子如果以口头方式散布谣言等虚假信息,严重影响了受害人的名誉和形象,将被处以拘役,并处以罚金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污蔑的情节特别恶劣,造成了严重后果,将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刑法第247条诽谤罪。该条款规定了故意造谣,捏造、编造或者散布不实信息,严重恶意中伤他人的个人荣誉、企业声誉等方面的行为罪名。犯罪分子行为的特点是编造虚假信息、散布不实言论,通过外界传播、网络传播等方式让社会公众看到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给受害人带来不良影响。按照该条款规定,诽谤行为严重影响他人荣誉和形象,将被处以拘役,并处以罚款;如果情节特别严重,造成严重后果,将被判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或者单处罚金。

第三、刑法第248条侮辱罪。该条款规定了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方式直接他人的人格、形象、尊严、自尊等方面的行为罪名。被控制在犯罪行为中的侮辱行为对于受害人的心理造成的伤害相对较轻,但在社会公共秩序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应予以严惩。按照该条款规定,侮辱行为如果通过语言、文字、画面等方式直接向他人进行和侮辱,将被处以行政拘留或者拘役,并处以一定罚款或完罚金。

第四、刑法第253条寻衅滋事罪。该条款规定了故意到公共场所寻衅滋事,公然侮辱他人,引起群众公愤的行为罪名。寻衅滋事行为在考虑犯罪性质和情节严重性方面,比起单纯的诽谤、侮辱行为仍相对严重一些。按照该条款规定,如果寻衅滋事的行为情节严重,侵害了受害人的人格尊严,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金或者单处罚金。

总之,污蔑罪作为一种侵害他人名誉、人格尊严的行为,对于被害人有着极大的伤害作用。针对犯罪行为的情节和具体情况,我国立法机关制定出了多项刑法条款,保护公民的名誉、尊严、荣誉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污蔑罪加以了有力的惩处。

文章标签:污蔑罪
本站申明:爱法小站为普法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刑法作为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基本法律,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国家强制力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理解刑法规定需把握以下要点:1. 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3条) 刑法明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
    2025-07-29 6558浏览
  • 渎职罪是我国《刑法》中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设定的罪名,主要规定在《刑法》第九章(第397条至第419条),根据行为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滥用职权类犯罪1. 滥用职权罪(第397条)
    2025-07-28 7820浏览
  • 在刑法体系中,某些行业或行为因涉及违法犯罪而被明文禁止,但其暴利性仍可能吸引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以下从法律角度分析几类高风险“赚钱”领域及其法律后果:1. 类犯罪 - 制毒:刑法第347条明确规定了、贩卖、运输、
    2025-07-28 1554浏览
  • 刑法中减轻处罚是指司法机关在定罪量刑时,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等因素,依法对犯罪分子从轻或减轻刑事处罚的制度。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减轻处罚是实现
    2025-07-27 3675浏览
  • 栏目推荐
  • 在刑法体系中,性别并非量刑的直接依据,但部分罪名和刑罚的适用可能因性别差异涉及不同情境或加重情节。以下是相关内容的具体分析: 一、针对女性的特殊保护条款1. 罪与犯罪 根据《刑法》第236条,罪的对象明确为“
    2025-07-21 刑法 466浏览
  • 醉驾致人重伤案件的缓刑适用需结合《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综合判断。以下从法律依据、量刑因素、实践判例等方面分析:1. 法律依据 - 《刑法》第133条:危险驾驶罪(醉驾)通常处拘役(1-6个月),但若构成交通肇事罪(致
    2025-07-21 6380浏览
  • 共同犯罪的陈年命案处理涉及法律程序、证据审查、刑事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需综合考量以下关键点:1. 管辖权与时效问题 - 若案件未过追诉时效(如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最高检核准仍可追诉),公安机关应立
    2025-07-21 命案 8259浏览
  • 栏目热点
  • 刑法过于仁慈可能导致以下后果:1. 犯罪率上升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会使潜在犯罪者低估法律后果。实证研究表明,刑罚的确定性和严厉性与犯罪率呈负相关关系。当犯罪成本低于预期收益时,理性犯罪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
  • 什么属于必要共同犯罪人员

    查看详情

    什么属于必要共同犯罪人员
  • 刑法典过失犯罪包括哪些

    查看详情

    刑法典过失犯罪包括哪些
  • 全站推荐
  • 劳动能力鉴定并非单纯依靠仪器鉴定,而是结合医学检查、功能评估和专家判断的综合性评估过程。其核心在于评估劳动者因工伤或职业病导致的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和功能障碍情况,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能力鉴定
    2025-07-26 1821浏览
  • 遗嘱分割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根据其生前所立遗嘱的指定,对其遗产进行分配的法律行为。这一过程涉及遗嘱的效力认定、继承人范围确定、遗产范围划分以及具体分式等多个环节。核心要点:1. 遗嘱效力认定 需满足《民
    2025-07-26 1034浏览
  • 关于死刑刑具的展示或参观,需注意以下几点法律与背景:1. 博物馆与历史展览 部分国家的博物馆会收藏法制史相关刑具,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刑罚展区、土耳其托普卡帕宫的古代刑具陈列。这类展示通常从历史学角度出
    2025-07-26 787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