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刑法知识 >> 犯罪 >> 百科详情

哪些不属于共同犯罪

2025-08-24 刑法知识 责编:爱法小站 9652浏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存在多种情形不属于共同犯罪。以下是具体情形及相关法律依据:

哪些不属于共同犯罪

1. 缺乏共同故意

- 过失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而是分别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25条第2款)。例如,两名司机因各自疏忽引发交通事故,虽行为共同导致结果,但因无故意联络,不构成共同犯罪。

- 片面共犯争议:一方明知另一方犯罪而暗中协助,但另一方不知情。部分学者认为这不成立共同犯罪,因缺乏双向意思联络。

2. 同时犯

多人同时或先后针对同一目标实施犯罪,但无主观联系。例如,甲、乙互不相识,在同一晚分别盗窃同一仓库,因无共谋,属于单独犯罪。

3. 实行过限

部分共犯超出共同故意范围实施的行为。例如,甲乙共谋盗窃,甲在过程中单独实施,乙对行为不担责。

4. 间接正犯

利用无责任能力者(如儿童、精神病人)或他人不知情的行为实施犯罪。因被利用者缺乏犯罪故意或责任能力,不构成共犯关系。

5. 事后帮助行为

事前无通谋,事后提供窝藏、销赃等帮助。根据《刑法》第310条,此类行为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单独罪名。

6. 共同过失与故意结合

一方故意、一方过失导致结果。如医生故意开具错误处方,护士因疏忽未核对而执行,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

7. 单位犯罪中的个人责任

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但单位成员之间若无共同故意,不构成自然人之间的共同犯罪。

8. 正当行为与犯罪的交叉

如一方正当,另一方趁机实施犯罪。正当者不成立共犯。

扩展知识

共同犯罪的成立需具备“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两大要件。共同故意包括认识因素(明知共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意志因素(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若缺乏任一要件,均可能排除共同犯罪的认定。司法实践中,需严格区分共同犯罪与连、竞合犯等概念,避免扩大打击范围。

此外,共同犯罪的形态(既遂、未遂、中止)认定也需注意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但若个别共犯主动中止并有效阻止结果发生,可单独成立中止。

文章标签:
本站申明:爱法小站为普法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犯罪构成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技术的演进 现代刑法逐渐从结果本位转向行为本位,强调对危险犯、抽象危险犯的规制。例如,环境污染犯罪中,立法不再单纯要求实际损害结果,而是将特定危险行为本
    2025-08-14 5668浏览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及司法解释,单位犯罪主体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财产和名义,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具体包括以下类型:1. 公司 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法人。无论国有、民营
    2025-08-14 2719浏览
  • 暗中帮助的共同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不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通过提供隐蔽性协助或创造有利条件,间接促使犯罪完成的情形。其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为方式的隐蔽性 暗中帮助者通常采取非公
    2025-08-13 4675浏览
  • 共同犯罪的判决需满足多个要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至二十九条的规定。以下是核心要求及扩展分析:1. 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主体须为二人以上,且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若其中一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
    2025-08-13 1397浏览
  • 栏目推荐
  •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条的规定,其认定需要从主客观要件综合分析,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展开:一、主体要件1. 主体数量需二人以上,且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若一方未达刑
    2025-07-25 8443浏览
  • 刑法选择题通常涵盖以下主要考点,建议考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点:1. 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条件说与相当说区别)主观方面:犯罪故意(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失(疏忽大意/过
    2025-07-25 选择题 5156浏览
  • 拘役是中国刑法中的一种主刑,属于短期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主要特点如下: 1. 刑期范围: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1年。 2. 执行场所: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看守所或拘役所执行,不同于有期
    2025-07-25 5813浏览
  • 栏目热点
  • 聚众犯罪与共同犯罪在刑法中属于不同犯罪形态,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结构、主观故意和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以下情形属于聚众犯罪但不构成共同犯罪:1. 首要分子与积极参与者的责任划分 聚众犯罪(如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 哪些犯罪构成刑事罪名

    查看详情

    哪些犯罪构成刑事罪名
  • 刑法太仁慈的下场是什么

    查看详情

    刑法太仁慈的下场是什么
  • 全站推荐
  • 在中国,假释的条件和期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被判两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假释的相关规则如下:1. 假释的基本条件 服刑期限要求:必须服满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即至少服刑1年方可申请假释
    2025-08-19 9045浏览
  • 立遗嘱不规范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这些细节可能导致遗嘱无效或引发法律纠纷:1. 形式要件缺失 - 自书遗嘱未由遗嘱人亲笔书写并签名,或遗漏年月日。根据《民法典》第1134条,自书遗嘱必须全文手写,打印后签名的可
    2025-08-19 7228浏览
  • 虚假宣传欺诈行为下的合同解除效力问题需结合《民法典》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分析,其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以下法律要件及实践认定:1. 欺诈的构成要件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受
    2025-08-19 8077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