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中的主体通常指参与犯罪行为的人,也就是共同犯罪人。共同犯罪人主体的特点和认定标准如下:
1. 共同犯罪人的构成
共同犯罪人包括、从犯和胁从犯三类:
(1) 是指直接实施犯罪行为的人,起主导作用,承担主要刑事责任。
(2) 从犯是指虽未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起重要作用,有直接帮助或教唆作用的人。
(3)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与犯罪,但有自愿性的人。他们承担相对较轻的刑事责任。
2. 共同犯罪人的认定标准
(1) 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两人及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每个人都应当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2) 事先商量一致。参与人事先商量一致,并有分工协作关系。即便最终没有一起实施,也应认定为共同犯罪。
(3) 事后追随行为。一人实施犯罪,另一人事后追随,亦应认定为共同犯罪。
(4) 共同故意。参与人之间存在共同故意,即知道并愿意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3.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1) 承担主要刑事责任,从犯和胁从犯承担相对从轻的责任。
(2) 量刑时应考虑各人的实际行为、主观故意程度、危害后果等因素。
(3)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具有连带性,即一人受到处罚,其他人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4. 共同犯罪人的特殊情况
(1) 共同正当或紧急避险。参与人共同正当或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2) 共同处于不可抗力状态。参与人共同处于不可抗力状态,也不负刑事责任。
(3) 共同犯罪中的未遂行为。参与人中有人未遂,其他人应当承担共同未遂的责任。
综上所述,共同犯罪人主体包括、从犯和胁从犯,需要满足共同实施、事先商量一致、事后追随、共同故意等标准,承担连带的刑事责任。在特殊情况下,如共同正当或共同处于不可抗力状态,不负刑事责任。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