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刑法知识 >> 造谣诽谤 >> 百科列表
分类
TAG
刑法知识
  • 诬陷诽谤是一种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诬陷诽谤行为是有明确处罚的。在《刑法》中,诬陷诽谤的相关罪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侵犯公民名誉罪、侮辱罪和诽谤罪。下面将结合这三个罪名详
    2024-03-26 刑法 6132浏览
  • 造谣诽谤是指散布、传播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诋毁、诬蔑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对于造谣诽谤的行为是有明确规定的,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和第245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对于
    2024-03-26 刑法 8061浏览
  • 无礼诽谤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您被他人无礼诽谤,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处理:1. 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将无礼诽谤的情况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提供相关证据,如文字记录、录音等,让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处理。2. 寻求法律援
    2024-03-11 刑罚 3250浏览
  • 根据中国刑法,造谣可能构成诽谤罪或者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其中,构成诽谤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处以拘役、管制或者有期徒刑;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处以拘役、管制或者有期
    2024-03-11 刑法 1464浏览
  •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造谣生事、散布谣言、诽谤他人的行为构成刑事犯罪,可能被定为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45条规定,明知是假的,诽谤他人实施诽谤行为,散布不实言论,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4-03-10 刑法 4438浏览
  • 在法律的视角下,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制造谣言属于“编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罪”,这可能会构成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编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将面临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4-03-09 刑法 7724浏览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散布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故意造谣严
    2024-03-09 刑法 4230浏览
  •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如果某人诽谤了救命恩人,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那么可以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认定为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情节特别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构成诽谤罪中
    2024-03-09 刑法 2613浏览
  • 刑法中对恶意造谣的定罪主要依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恶意造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恶意造谣的判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1. 主观故意:要求被告在传播虚假信息
    2024-03-09 刑法 3717浏览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栏目推荐
  • 单位犯罪案件的受理涉及多个司法和执法部门,具体分工依据案件性质、管辖权限及诉讼阶段而有所不同,主要受理部门包括:1. 公安机关 绝大多数单位犯罪案件由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经侦支队/大队)受理,尤其是
    2025-07-26 4379浏览
  • 诈骗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主要规定于第266条,同时涉及其他相关条款及司法解释。以下是具体内容及相关扩展:1. 刑法第266条(核心条款) 明确规定诈骗罪构成要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
    2025-07-26 539浏览
  • 监狱减刑的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程序严谨且具有严格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减刑的法定条件 - 确有悔改表现:罪犯需认罪悔罪,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2025-07-26 751浏览
  • 栏目热点
  • 欧洲历史上最早的刑罚制度可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其刑罚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几个关键点及其扩展:1. 德拉古法典(公元前7世纪) 古希腊雅典的《德拉古法典》以严酷著称,倡导"以眼还眼"的报复性刑罚,如
  • 什么样的情况叫自首

    查看详情

    什么样的情况叫自首
  • 用人单位如何开无犯罪证明

    查看详情

    用人单位如何开无犯罪证明
  • 全站推荐
  • 申报工伤需要准备以下证明材料:1. 工伤认定申请表: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本人填写,需详细描述工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经过。 2. 劳动关系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社保缴纳证明等,用以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2025-07-24 5584浏览
  • 刑法罪名及法条释义是对刑事法律中规定的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系统性阐释。以下是主要罪名分类及部分法条文义解析:一、罪名分类与法条释义 1. 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114-139条) - 例:放火罪(第114条)指故意
    2025-07-24 7933浏览
  • 收到抚养费判决书后的执行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一、确认判决生效1. 等待生效期:一审判决书送达后,若双方未在15日内上诉(涉外案件为30日),判决即生效。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送达后立即生效。2. 开具生效证明:向作出
    2025-07-24 判决书 6954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