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被动保护商标的处罚措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对于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商标注册人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工商部门将会对侵权者进行行政处罚。具体包括:
(1) 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
(2) 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此外,如果侵权人构成犯罪,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
2. 民事赔偿
商标注册人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赔偿数额可以根据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300万元。如果难以确定实际损失或违法所得,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给予1-3倍的赔偿。
3. 行政执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可以依法进行查处,包括:
(1)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没收违法所得;
(2) 销毁用于制造假冒商品的工具和材料。
如果情节严重,还可以处以罚款。
4. 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而大量制造、销售的,或者将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当作自己的商品销售,情节严重的,将承担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
总的来说,对于被动保护商标的行为,国家法律规定了一系列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追究的措施,旨在维护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打击假冒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