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起诉时效的计算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 合同纠纷的起诉时效一般为3年。这是指从合同被违反或者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3年。对于隐藏性的违约行为,时效从被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时开始计算。
2. 对于持续性合同纠纷,如租赁合同、供应合同等,违约行为持续存在的,每次违约损害发生时,起诉时效重新计算。
3. 对于分期履行的合同,如贷款合同、分期付款合同等,每次分期到期未付款时,起诉时效重新计算。
4. 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约定延长合同纠纷的起诉时效,但不得超过20年。
5. 在下列情况下,合同纠纷的起诉时效中止或者延长:
(1) 权利人未满18周岁、mentally不健全或者处于其他无法自主行使诉权的情况下,时效中止,直到权利恢复后重新计算。
(2) 权利人因不可抗力或者道德原因而不能行使诉权的,时效中止,直至障碍消除后重新计算。
(3) 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止,直至法院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后重新计算。
(4) 义务人对债务有承认行为的,时效中断,从承认之日起重新计算。
总的来说,合同纠纷的起诉时效计算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当事人如果发现自己的权利可能面临时效问题,应当尽快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避免权利丧失。如果对时效计算存有疑问,也可以咨询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