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订立、履行或者变更合同,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目的与行为:合同诈骗罪必须要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即以获取他人财物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合同诈骗罪通常有两种常见的行为方式,一种是订立虚假合同,通过虚构交易情况以骗取对方财物;另一种是通过隐瞒真相的方式签订合同,让对方误以为情况如实。
2. 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合同诈骗罪必须要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来进行欺骗。虚构事实是指通过编造不真实的事实来达到欺骗对方的目的;隐瞒真相是指故意不将与交易相关的真实信息告知对方,使对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策。
3. 寻求财物并达到预期目的: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必须要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来骗取对方的财物,并通过此方式达到预期的非法占有的目的。
4. 主观故意: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而故意实施的行为。也就是说,犯罪主体明知自己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来骗取他人财物,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当司法机关接到合同诈骗的举报或者发现后,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对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即刑事拘留。刑事拘留的期限最长为一个月。在刑事侦查阶段,警方将对案件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的证据,以便后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究。
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认定在审判阶段进行。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物证等证据,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法院将进行判决。通常,合同诈骗罪的刑罚会根据涉案金额的大小、犯罪主体的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量刑。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主要从目的与行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寻求财物并达到预期目的以及主观故意等方面进行。在刑拘阶段,警方将根据相关的举报或者发现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并进行案件调查。最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