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指以虚假事实、隐瞒真相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而在合同诈骗罪的判决中,被告人是否实施盗窃行为意味着着不仅需要考虑到被骗取的财产数量,同时也需要根据骗取行为的情节、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才能作出相应的判决。在合同诈骗罪量刑时,如果没有财产,判决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罪行情节
在合同诈骗罪中,财产的数量是考虑罪行情节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在判决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被告人的骗取行为是否具备犯罪手段、犯罪主观、犯罪动机、社会危害性等因素,以及受害人的人身财产损失情况、免除或部分赔偿、被告人具备如实供述、积极退赃等情节状况。因此,即使没有涉及财产的骗取行为,如果案件中的其他情节较为严重,法院也有可能依照相关法律条款作出相应的判决。
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合同诈骗罪是严重的经济犯罪,其犯罪行为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他人利益,造成社会恶劣影响和情感伤害,因此,无论涉及的财产数量大小,法院都会依据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为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来进行相应量刑。
三、退赃或赔偿情况
在判决合同诈骗罪时,如果被骗取财产已经全部或部分退赃,或者被告人已主动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法院可以考虑减轻被告人的刑事处罚,但也不能完全减轻或免除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在量刑时应该充分考虑退赃和赔偿的情况。
四、法律规定的刑罚幅度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除了根据犯罪行为及其损害后果加以考虑,同时也需要参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按照刑法对合同诈骗罪的规定予以判刑。在法律规定的刑罚幅度内,根据案件本身情况进行综合量刑,从而保证公正合理。
总之,虽然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以财产为核心的经济犯罪,但是量刑时绝不能仅仅以财产数量来进行判断,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情节、情况、被骗取人的损失及被告人的态度等多个因素,才能得出符合案件实际情况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