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指利用虚假的事实、隐藏真相或者采用其他欺诈手段,骗取他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是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而受害人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可以主张民事赔偿的权利。
合同诈骗罪的主要特点是以合同为手段进行诈骗,(一)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捏据。例如,销冒伪劣产品,通过虚构产品的性能和效果,欺骗消费者购买;(二)使用欺骗、胁迫等手段,使对方无法真实意思表示。例如,以高利贷为名义,威胁借款人签订高额借款合同;(三)通过其他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物。例如,利用假冒身份、伪件等手段,诱骗他人签订虚假合同,骗取财物。
根据上述特点,受害人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可以主张民事赔偿的权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害人可以主张损害赔偿。合同诈骗罪是以虚假的合同为手段,骗取他人的财物,因此受害人可以主张损害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合同诈骗导致受害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第二,受害人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和返还财产。根据《合同法》,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的,受欺诈一方有权要求返还因履行合同所提供的财产。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如果受害人被欺骗签订了虚假合同,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返还已支付的财产。
第三,受害人可以主张请求恢复原状。根据《侵权责任法》,受害人在受到侵权行为后,有权请求侵权人恢复原状,即恢复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受害人可以主张请求恢复原状,追回因诈骗行为而受损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附带民事赔偿是确实存在的。受害人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主张自己的权利,包括要求损害赔偿、解除合同返还财产、请求恢复原状等。这也体现了法律对于合同诈骗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