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享有的劳动权益是法律保护的对象,若用人单位不履行法定职责,给劳动者造成了经济损失时,劳动者有权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仲裁是通过法定渠道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纠纷的一种简便、快捷的方式。若用人单位拒绝给劳动者赔偿因自己原因而产生的工资,则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解决。
一、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
劳动者在发现用人单位不按照法律规定给自己发工资时,应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或财务部门进行询问,核查是否存在失误或漏洞。如果用人单位确实存在未发工资问题,或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出现了其他问题,则可以提出解决方案,追讨欠薪并达成解决办法,这时候可以尝试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和解。
二、申请人民调解
若协商无法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是指由当地人民调解组织协调处理民事纠纷的一种形式化程序。在工资纠纷中,人民调解主要目的是促使双方履行合同、达成和解。
三、劳动仲裁
若调解也无效,则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在提起劳动仲裁前,应先取得证据并了解相关法规,以做好充分的准备。意见书、审批表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都应该准备齐全,如证明双方签订的工作合同、薪资证明、银行转账记录、考勤记录、物品清单等。
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应向原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下称“仲裁机构”)递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据和资料。仲裁机构在收到劳动者的申请后,应向用人单位发出通知,并将劳动者的申请以及相关的证据和资料寄送给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进行申辩。
仲裁机构在收到用人单位的申辩材料后,应当确认双方的诉讼请求,查明事实,并进行评判,最终做出仲裁裁决书。
四、司法诉讼
在进行仲裁后,如果用人单位未能履行仲裁决定,劳动者可以通过司法诉讼继续。司法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另一种方式,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以上是劳动者可以采取的几种方式。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应该认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防止侵害自己合法权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