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应当在发生之日起60日内进行处理,超过60日未进行处理的视为过期,不得再作为诉讼的事由。那么,劳动争议过了时效性怎么办呢?
一、调解解决
劳动争议过了时效性后,一般来说,双方可以选择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争议。人民调解是指由调解员协助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一种非诉讼化纠纷解决方式。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规定,人民调解的时效期限为2年,逾期未解决的不予受理。因此,即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过了时效性,也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进行解决。
二、仲裁处理
如果双方不愿通过人民调解解决争议,或者人民调解不能达成一致,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者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仲裁申请。如果劳动者在1年之内未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仲裁申请,那么劳动争议就会因为超过时效期而被认定为无效。
三、诉讼解决
如果调解和仲裁都不能解决争议,或者一方不愿参加调解和仲裁,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劳动争议。但是要注意的是,根据《人民法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因此,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过了2年的期限,那么就不能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了。
劳动争议过了时效性后,仍有通过人民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的途径。但是,面对劳动争议时,为避免时效期限的问题,建议及时与用人单位协商处理或者及时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解决。同时,由于每种解决方式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程序,劳动者在选择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时,应当了解相关的规定和程序,以避免进一步延误解决的时间和增加解决的成本。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