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导致劳动者受伤或患病的事件。正常情况下,用人单位应该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劳动者可以根据法律程序申请工伤认定和工伤赔偿。
工伤认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立案:劳动者出现工伤情况后,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且在出现事故的48小时内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接到报告后需要立即开展调查,并将调查报告和相关证据提交给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的时间将认定申请报告和相关证明材料报送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
2.审核: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需要对申请报告和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如果符合法定认定条件,将会派遣工伤鉴定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劳动者进行鉴定,并采取必要的医学检查和诊断措施。
3.鉴定:工伤鉴定人员根据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和医学检查的结果,对劳动者是否符合工伤认定条件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4.认定: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据工伤鉴定报告读后会进行工伤认定,如果符合工伤认定条件,会向用人单位发送工伤认定通知书,并通知参保人员的社保部门,将劳动者的工伤情况转入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程序之中。
5.申诉:如果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满意,他们可以在15天内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提出申诉。在5个工作日内,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需要收到申诉后重新审核,并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复审结果,如果仍然不满意,可以向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进行投诉或争议解决。
在工伤认定程序中,需要出示相关证明材料,如医院发放的病史、就医小结和病历等,用人单位的事故报告、工资单等都需要提交给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因此,在生产活动中,特别是在高风险职业中要注意做好记录,保留好证明材料,以在来自申诉方的挑战时提供支持证据。以最终获得认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