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是指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只有当这些要件都得到满足,才能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客观要件
1. 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如、放火、盗窃等。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2. 犯罪结果
犯罪结果是指行为造成的实际后果,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害等。有些犯罪只要行为实施即可构成,而不需要产生具体的结果,如诽谤罪。
3. 因果关系
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即行为是造成结果的直接原因。
4. 客观条件
某些犯罪还需要具备特定的客观条件,如战时实施的犯罪、利用公众场所实施的犯罪等。
二、主观要件
1. 故意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犯罪结果,并有意实施该行为。故意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2. 过失
过失是指行为人虽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犯罪结果,但应当并且能够预见结果发生,却未采取必要措施而造成犯罪结果。过失可分为重过失和轻过失。
3. 特殊主观状态
有些犯罪还需要行为人具备特殊的主观状态,如仇恨、贪婪、报复等。
三、犯罪未遂
未遂犯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犯罪。通常也属于犯罪。
四、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包括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
综上所述,只有当上述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都具备,行为人的行为才能够构成犯罪。只有这样,犯罪才能成立并受到法律制裁。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