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罪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的刑法规定中的犯罪行为,且各人均具有犯罪的故意,并有一定的分工和相互配合的关系。那么,共同犯罪罪名的定罪标准是什么呢?本文将从犯罪共同性、犯罪分工和犯罪危害程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犯罪共同性
由于共同犯罪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相互配合完成,因此,犯罪共同性成为共同犯罪罪名定罪的首要条件。在识别共同犯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人数: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如果只有一个人犯罪,则无法构成共同犯罪罪名。
2.故意:共同犯罪罪名的定罪还要考虑犯罪人是否有犯罪的故意,即是否了解自己的犯罪行为将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3.配合行为:需要有一定的分工和相互配合的关系。例如,A、B两人如果同时对一个人进行殴打,但是互相之间并没有配合,那么此时无法构成共同犯罪罪名。
二、犯罪分工
犯罪分工是指共同犯罪中各犯罪人完成犯罪行为的不同角色和任务。犯罪分工对于共同犯罪罪名的定罪也具有重要意义。
1.本质协助:各犯罪人对于共同犯罪行为都有本质协助。本质协助是指各犯罪人完成各自的分工,以达成共同犯罪的目的。例如,在抢劫案中,抢劫者和驾驶员之间就存在本质协助的关系。
2.共同犯罪行为的主要责任:各犯罪人的分工不同,对于共同犯罪行为的主要责任程度也不同。例如,在案中,者的责任最大,而协助或者掩饰者的责任则相对较轻。
三、犯罪危害程度
犯罪危害程度是指犯罪行为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危害程度。犯罪危害程度对于共同犯罪罪名的定罪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在刑罚量刑时产生较大的差异。
1.危害程度相当:各犯罪人在共同犯罪行为中的具体分工可能会对犯罪危害造成影响,但是只要各犯罪人参与的犯罪手段、行为和危害程度相当,则可以认定所有犯罪人均负有同等的责任和罪名。
2.合力犯罪:如果各犯罪人协同作战,采取超过单一犯罪人所能完成的手段,并且造成的犯罪危害程度超过单一犯罪人所能造成的,则可以认为共同犯罪人负有更重的责任和罪名。
总之,共同犯罪罪名的定罪标准主要包括犯罪共同性、犯罪分工和犯罪危害程度三方面。只有在满足这三方面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判定犯罪人是否负有共同犯罪罪名,并确定相应的判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