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要件是构成某一具体犯罪行为的必备条件,通常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两个方面。
客观要件通常包括:
1. 犯罪行为:即构成犯罪的具体行为动作,如故意的行为、盗窃的盗窃行为等。这是犯罪的外部表现形式。
2. 犯罪结果:即犯罪行为造成的客观危害后果,如致人死亡、造成财产损失等。一些犯罪行为只要实施即构成犯罪,不需要造成具体后果,如行贿罪。
3. 因果关系:指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犯罪行为是造成犯罪结果的直接原因。
4. 犯罪时间:指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一些犯罪行为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如危险驾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等。
5. 犯罪地点:指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一些犯罪行为只能在特定地点实施,如military crimes。
6. 犯罪手段:即实施犯罪的方法和工具,如使用、、等。
主观要件通常包括:
1. 犯罪故意:即行为人实施犯罪时具有实现犯罪目的的心理态度,如故意的故意、盗窃的盗窃故意等。
2. 过失:即行为人实施犯罪时未尽应尽的注意义务,如过失致人死亡、过失伤害等。
3. 犯罪动机:即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内在驱动力,如仇恨、贪婪、报复等。
4. 犯罪目的:即行为人实施犯罪的最终目的,如谋财、灭口等。
这些构成要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才构成某一具体犯罪,才能成立刑事责任。缺失任何一个要件,都不能成立犯罪。比如,有人无意中撞死他人,虽然有客观结果,但缺乏主观故意,不构成故意罪,最多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再如,有人盗窃无果,虽有主观盗窃故意,但缺乏客观盗窃行为和结果,也不构成盗窃罪。
总之,犯罪构成要件的确立,既要考虑客观要件,也要考虑主观要件,只有两者同时具备,才能成立某一具体犯罪,进而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