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多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可以分为多种情形,如下:
一、共同犯罪行为:
1. 同谋犯罪:指两人或多人事先协商,共同策划在未来某个时候实施犯罪行为,即谋划和筹谋的阶段。在犯罪准备、犯罪未遂或者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共同承担犯罪的主观方面。
2. 共同犯罪:指两人或多人在共同预谋、编排、组织和实施犯罪活动中,各自负责并共同完成犯罪行为。
3. 分工协作共同犯罪:指两人或多人按照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各自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4. 相互勾结共同犯罪:指两人或多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相互勾结配合,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5. 帮助共犯罪:指为实施他人犯罪行为提供帮助,如提供武器、提供藏匿处、提供经济资助等方式,属于共同犯罪。
二、共同犯罪的主体:
1. 具有共同预谋、共同行动的共同犯罪主体:指共同犯罪主体具有明确的犯罪计划,通过共同行动实施犯罪行为。
2. 主要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和辅助犯罪行为的实施者:指共同犯罪中包括主要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和辅助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二者共同构成共同犯罪。
3. 直接实施犯罪行为和间接实施犯罪行为的共同犯罪主体:指共同犯罪主体直接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和通过其他手段间接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
三、共同犯罪的危害程度:
1. 一般犯罪:指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危害程度一般,不涉及大案要案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
2. 严重犯罪:指共同犯罪行为危害程度严重,对社会造成重大伤害,如恐怖袭击、、抢劫等。
四、共同犯罪的后果:
1. 共同承担后果:指共同犯罪主体在犯罪行为同承担犯罪后果,各自分担相应的责任。
2. 分担责任:指共同犯罪主体在面临司法审判时,根据各自的犯罪情节、参与程度等因素,分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共同犯罪有多种情形,包括同谋犯罪、共同犯罪、分工协作共同犯罪、相互勾结共同犯罪和帮助共犯罪等形式,具体根据实际犯罪案件的情况来确定共同犯罪的性质和后果。在司法实践中,对共同犯罪的不同情形和主体要予以具体分析和处理,确保法律的适用和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的惩处程度公正合理。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