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针对涉及国家秘密的合同进行欺诈行为的一种犯罪行为。 在我国,关于涉密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涉密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必须具备的一定的行为形式和结果特征。在涉密合同诈骗罪中,客观要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非法占有
非法占有是指犯罪人通过欺诈等手段非法获取财物的行为。在涉密合同诈骗罪中,犯罪人以诈骗手段占有涉密合同相关财物,则构成非法占有。
2、涉及国家秘密的合同
涉及国家秘密的合同是指涉及国家秘密的合同,例如军工合同、国有资产处置合同等。
二、涉密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要件
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犯罪时的主观故意和犯罪心态。在涉密合同诈骗罪中,主观要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具有诈骗故意
诈骗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其行为属于欺诈行为,但仍然故意采取欺诈手段获取财物。在涉密合同诈骗罪中,主观故意表现为犯罪人明知涉密合同具有重要保密性,并通过欺诈行为获得非法占有。
2、财物价值达到数额较大
财物价值达到数额较大是指财物的价值在涉密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中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涉密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达到50万元以上即可认定为财物价值达到数额较大。
三、涉密合同诈骗罪的刑事立案标准
刑事立案标准是指执法机关在认定某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所遵循的标准。在涉密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中,主要依据涉密合同诈骗罪的客观和主观要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主体为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关于涉密合同诈骗罪的规定,按照诈骗数额、欺诈方式、协议金额等综合因素来判断是否立案。
总之,涉密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要求执法机关在认定该罪行时必须综合考虑客观和主观要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对犯罪分子给予相应处罚,以保护国家秘密和维护社会秩序。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