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依法主张以下赔偿和权益:
1. 双倍工资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计算方式:从用工的第2个月起至第12个月止(最多11个月),按实际发放工资的2倍赔付。例如,月薪5000元,可主张55000元赔偿。
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转化权
若用人单位满1年未签合同,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14条3款),劳动者有权要求补签合同,并可追溯期间的双倍工资。
3. 经济补偿金
若因单位拒签合同导致劳动者离职,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主张经济补偿(N倍月工资),并补缴工作期间的社保。
4. 工伤待遇保障
未签合同不影响工伤认定,劳动者可通过工资凭证、考勤记录等证明材料申请工伤赔偿(《工伤保险条例》第18条)。
5. 证据收集要点
劳动者需保存以下证据以备仲裁:
工资银行流水、转账记录
考勤表、工牌、工作服等实物证据
同事证言、工作邮件、聊天记录
社保缴纳记录(若有)
6. 程序
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效2年),或直接申请劳动仲裁(时效1年,从离职或权益受侵之日起算)。仲裁可一并主张双倍工资、补偿金、加班费等。
7. 法律例外情形
若劳动者属于退休返聘、在校实习生、兼职人员等非劳动关系主体,可能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但可通过民事协议索赔。
用人单位长期不签合同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每人500-2000元罚款),劳动者应主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区对双倍工资仲裁时效起算点存在争议(如是否从劳动关系终止日起算),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