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工伤的伤害赔偿鉴定,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伤害性质
首先需要确定该伤害是否属于工伤范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符合以下情况的伤害才属于工伤:
-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遭受的事故伤害
- 上下班途中遭受的事故伤害
- 因工作原因在院外受到的伤害
- 职业病
如果不属于上述工伤范畴,则属于非工伤性质的伤害。
2. 鉴定机构确定
对于非工伤性质的伤害,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政府劳动保障部门设立,负责对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和劳动能力进行鉴定。
3. 鉴定程序
(1) 申请:伤者或其近亲属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 受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申请后,安排伤者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
(3) 鉴定:由专业医疗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根据伤者的病情、残疾程度等,确定其劳动能力等级。
(4) 结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鉴定结论,出具鉴定报告。
4. 赔偿标准
依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按照地方政府制定的伤残赔偿标准,计算给付伤残津贴、必要的医疗费用等。
一般包括:
- 伤残津贴:按月发放,标准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
- 医疗费用: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手术费、药品费等。
- 护理费:根据伤残等级确定。
- 交通费、住宿费等合理费用。
5. 申诉及监督
伤者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议或行政诉讼。同时,劳动行政部门对鉴定工作实施监督。
通过上述流程,可以公平、合理地确定非工伤性质伤害的赔偿标准。这既保护了伤者的权益,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争议。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