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后劳动关系中工资计算的相关规定如下:
1. 工资支付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9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工资支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标准。
2. 全勤工资的计算
全勤工资是指劳动者在一个计薪周期内,完全出勤并完成了约定的工作任务,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全勤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工作性质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 加班工资的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标准的200%的工资。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标准的300%的工资。
4. 病假工资的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1条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Non-work-related injured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医疗期间的工资。医疗期工资标准由劳动合同或者集体合同约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5. 产假工资的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2条的规定,女职工生育享有不少于98天的产假。产假期间工资标准由劳动合同或者集体合同约定。
6. 调休工资的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5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调休的,应当按照劳动者本人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7. 工资支付的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现金、银行转账等方式,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综上所述,复工后劳动关系中工资计算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各类工资,并采取合法合规的方式及时支付。同时,劳动者享有监督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此提供便利条件。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