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与劳动关系相关的主要词组及扩展内容:
1. 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包括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合同类型。涉及条款如试用期、工作内容、薪资福利、解除条件等。
2. 集体合同
由工会或职工代表与企业协商签订的协议,覆盖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集体性权益,效力高于个人劳动合同。
3. 劳动争议
因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常见类型包括工资拖欠、工伤赔偿、违法解雇等,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
4. 劳动仲裁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前置程序,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裁决结果具有法律强制力,不服可向法院起诉。
5. 劳动监察
政府机构(如人社局)对企业遵守劳动法的监督,涵盖社保缴纳、工时制度、童工禁用等,可责令整改或处罚违法行为。
6. 社会保险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用人单位必须依法缴纳,构成劳动者社会保障体系。
7. 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通过派遣公司使用劳动力,涉及三方关系,受《劳务派遣暂行规定》限制,如派遣岗位比例不得超过10%。
8. 非全日制用工
以小时计酬为主的灵活用工形式,每日工作时间不超4小时,无需签订书面合同,可随时终止用工。
9. 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支付的补偿,按工作年限计算(N+1规则),违法解雇可能需支付双倍赔偿。
10. 竞业限制
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离职后不得从事竞争业务的约定,期限不超过2年,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11. 工伤认定
劳动者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后,由社保部门确认是否属于工伤,享受医疗费用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待遇。
12. 工会职能
代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监督劳动条件,集体协商及组织福利活动,受《工会法》保障。
13. 最低工资标准
地方政府规定的工资下限,分月薪和时薪两种形式,需定期调整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
扩展知识: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前者受《劳动法》保护,具有人身从属性;后者属于民事合同关系,适用《民法典》。
灵活用工趋势:平台经济催生新型劳动关系争议,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问题。
全球视角:国际劳工组织(ILO)核心公约涉及结社自由、同工同酬等原则,部分标准被中国立法吸收。
相关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及地方性劳动条例。企业需合规管理劳动关系,劳动者应保留证据(如工资条、考勤记录)以备。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