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人,也称为共同犯罪参与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参与者都承担刑事责任,但责任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共同犯罪参与者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共同正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共同完成犯罪目的,彼此具有犯罪意图,实施犯罪过程中有分工合作,对犯罪结果负连带责任。例如,几个人一起抢劫银行。
2. 教唆犯:一个人故意唆使、劝诱或引诱另一个人实施犯罪行为,教唆犯承担与正犯同等的刑事责任。例如,甲唆使乙实施故意伤害他人。
3. 帮助犯:一个人明知他人要实施犯罪行为,提供场所、工具、交通工具、资金等帮助,使犯罪行为得以实施或逃脱,帮助犯承担与正犯相同的刑事责任。例如,甲为乙提供实施抢劫。
4. 纵容犯:一个人明知他人要实施犯罪行为,对此默许或纵容,没有采取必要的制止措施,纵容犯承担与正犯相同的刑事责任。例如,家长明知子女吸毒却不予制止。
5. 包庇犯:一个人明知他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其隐瞒、转移、收购或销毁犯罪所得,以防止其被发现或认定,包庇犯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例如,甲为乙隐藏了赃物。
共同犯罪参与者的刑事责任存在以下特点:
1. 刑事责任的连带性。共同犯罪参与者之间的责任是连带的,即每个人都要对犯罪结果承担整体责任。
2. 刑事责任的差异性。根据参与者在犯罪中的实际行为和作用,承担的责任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的责任通常更重。
3. 客观条件的影响。参与者的刑事责任还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如犯罪手段、手段的危险性、受害人的损害程度等。
4. 主观要素的影响。参与者的主观故意程度、犯罪动机和目的也会影响其承担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共同犯罪参与者的刑事责任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既有连带性,又有差异性,需要综合考虑客观条件和主观要素,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这也是刑事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