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共同犯罪数额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共同犯罪的行为方式和分工
在共同犯罪中,各参与人的具体行为方式和分工是确定数额大小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主要犯罪分子的行为对数额的影响最大,其他参与人的行为则相对较小。例如,主要策划诈骗计划、实施诈骗行为的人,其数额责任往往最大;而仅仅起到协助、运输、保管等辅助作用的人,数额责任相对较轻。法院在认定数额时,需要准确把握各参与人的具体行为及其在整个犯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获得的非法所得数额
诈骗案共同犯罪的数额,主要以共同获得的非法所得金额为基准。法院需要通过调查取证,准确查明犯罪集团共同获得的非法所得总额。一般情况下,获得的非法所得越多,犯罪数额也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会存在一部分非法所得被藏匿或转移,无法查明的情况,法院在认定数额时也要慎重考虑这一因素。
3. 犯罪分子的主观故意程度
诈骗案共同犯罪中,参与人的主观故意程度也是确定数额责任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犯罪分子知情且故意参与诈骗活动的,其数额责任较重;而仅仅出于过失或被动参与的,数额责任相对较轻。法院在认定数额时,需要结合各参与人的主观故意程度进行合理区分。
4. 犯罪集团的整体规模和组织程度
诈骗案共同犯罪中,犯罪集团的整体规模和组织程度也是影响数额大小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规模越大、组织程度越高的犯罪集团,其获得的非法所得数额往往也越多。法院在认定数额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犯罪集团的整体情况。
5. 犯罪行为持续的时间长短
诈骗案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会对数额大小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犯罪行为持续时间越长,获得的非法所得数额也越多。法院在认定数额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犯罪行为的持续时间。
综上所述,认定诈骗案共同犯罪的数额大小,需要综合考虑参与人的具体行为、获得的非法所得数额、主观故意程度、犯罪集团的整体规模和组织程度,以及犯罪行为持续时间等多个因素。只有准确把握各种因素,才能最终科学、合理地认定犯罪数额,并依此判处适当的刑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