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自首的要求和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自首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共同犯罪,只要个人主动供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并如实交代自己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均可认定为自首。即使是共同犯罪中的某一名参与者自首,也可以适用自首的法律规定。相关法律条款如下:
《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宽处罚。"
第六十八条规定:"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分子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这说明,只要参与共同犯罪的个人主动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可认定为自首,从而获得从宽处罚的可能。
共同犯罪自首的具体要求
1. 主动投案并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犯罪分子必须主动投案,而不是被逼迫或诱导而供述自己的罪行。同时,还必须如实交代自己在共同犯罪中的具体作用和参与程度。
2. 所交代的犯罪事实必须与实际相符。如果犯罪分子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则不符合自首的要求。
3. 时间上需要在其他共犯被发现之前主动投案。如果等到其他共犯被发现后才投案,虽然也可以认定为自首,但从轻处罚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4. 应当在案件尚未大白于天下之前投案。如果等到案件已经基本破获,再主动投案,也可能不被认定为自首。
5. 主动投案必须发生在案件处于侦查阶段。如果等到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后才投案,即使事实供述准确,也不太可能被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自首的法律效果
符合上述要求的自首行为,可以为犯罪分子带来以下法律效果:
1. 从宽处罚。法官可以根据自首的具体情况,酌情从轻或减轻对犯罪分子的刑罚处罚。
2. 免除其他处罚。对于一些情节轻微的犯罪,如果自首情节突出,法官甚至可以免除对犯罪分子的刑事处罚。
3. 减轻附带处罚。除了对刑罚本身的处罚可以从轻外,法官还可以根据自首情节对附带处罚如没收财产等做适当的减轻。
4. 加快案件审理。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由于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通常可以得到更加优先和从速的案件审理。
总之,共同犯罪的自首可以为参与者带来一定的量刑优惠,但前提是必须真诚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