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是指由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单位等组织机构或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等在组织、管理、监督、忽视犯罪行为发生、未能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等方面涉嫌的犯罪活动。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下列犯罪只能由单位构成:
一、非法行贿罪。非法行贿罪是指单位的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本单位谋取利益,在与本单位工作有关的事项上,为受贿人谋取非法收益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非法行贿罪只能由单位构成,而不能由个人构成。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其有关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决策,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行为。在此类犯罪中,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成为犯罪主体,而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无法构成这种犯罪。
三、单位行贿罪。单位行贿罪是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为了谋取非法利益,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人员以及其他涉及单位工作的人员行贿的行为。在单位行贿罪中,只能由单位作为犯罪主体,而不能由个人构成犯罪。
四、隐瞒会计记录罪。隐瞒会计记录罪是指单位的负责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在编制和使用会计报表、会计资料、会计凭证等方面,虚假冒充或者隐瞒单位实际情况,欺诈他人的行为。在此类型犯罪中,也只能由单位作为犯罪主体,不能由个人构成犯罪。
五、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单位的负责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负责该单位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安全生产规程,造成爆炸、火灾、毒害、群体性事件等行为。在此类犯罪中,单位作为主体,而个人往往是间接构成犯罪或共犯。
六、传销罪。传销罪是指在没有实际被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的情况下,企业或组织通过招募人员发展下线,最终形成以招人为主、非产品为辅、庞大组织复制为主要特征的非法经济活动。传销罪只有在单位的名义下组织开展,才能构成犯罪。个人单独实施传销行为,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
总之,单位犯罪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作为单位的负责人员和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单位犯罪的打击力度,积极构建法治机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令自己和所在单位远离犯罪。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