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是中国专利法律体系的第一部法律,它于1984年在中国国务院颁布实施。专利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它规定了专利的保护范围、申请、审查、授权、管理、维持、转让和无效等事项,保护了发明创造的权益,促进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800字以上阐述:
第一部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发明创造、保护专利权利、促使发明专利得以实施,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专利,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外观设计。
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外观设计,可以申请专利。
第三条 国家建立专利权制度,鼓励和保护专利的实施,防止滥用专利权和排除、限制竞争,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经济建设。
第四条 保护专利应当兼顾安全、健康和社会公共利益,适当限制专利权人的权力。
第五条 国家在保护专利权的同时,倡导创造性许可和竞争性许可,增强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促进科学技术和产业的结合和发展。
第六条 国家建立专利保护和专利申请资助的资金保障制度,扶持专利研究和开发,促进科技部门、高等学校和企业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第七条 国家鼓励知识产权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倡导知识产权的交易、转让和竞争中许可授权,促进知识产权的市场化经营。
第八条 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个体经营者的专利创造、保护和利用。
第九条 国家依法保护外国申请在中国的专利,依法保护中国申请的专利在国外的专利。
第十条 国家建立专利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专利等知识产权信息的流通和利用,进行知识产权信息咨询,提高社会公众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
第十一条 专利管理部门和专利行政机关应当加强专业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改善审查质量和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十二条 国务院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专利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全国专利行政事务的指导、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利管理部门是对国务院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行政事务的制定和实施。
第十四条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各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应当与行政机关和社会公众加强知识产权的合作和交流。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