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效力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定程序达成的协议,在法律保护下所具有的实际权利和义务的效应和实现能力,是合同法律意义下的合法性和合同完全履行的前提。
合同效力的大小一方面与合同的法律性质有关,一方面与其具体内容有关。在法律性质上,合同效力通常分为合法效力和相对效力两种。前者是指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义务,也就是双方合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必须得到法律的保护;后者是指合同仅对合同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而对第三人没有直接的法律效力。相对效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即个人相对效力、广告效力和质保效力,这些相对效力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合同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在合同的内容方面,合同效力大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同的条款是否合法有效
对于具有公共利益、公共道德和公共安全的内容,法律规定其禁止作为合同的内容。如果当事人违反了这一规定,在法律上将被视为无效。此外,合同的条款是否主动合法性和被动合法性也是决定合同效力大小的因素之一。
2. 合同的主体资格
合同要求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等人士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被认为是无法有效签署合同的当事人。
3. 合同的内容是否完整或清晰明确
如果合同的内容存在疑点或遗漏,可能会影响其效力。对于可能争议的内容,当事人应该更加仔细地商定清楚,以避免未来的纠纷。
4. 合同是否已经签署
合同签署之前,只是一种协商或者一项意向的表达,法律上没有效力,只有在合同被双方签署后才具有效力。此外,合同签署后一旦发生变更或者修改,也必须重新签署生效。
5. 合同的履行情况
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如果当事人不能履行,将被认为违反了法律,合同自然也会失去效力。当事人履行合同的情况也与其信誉度、诚信精神等因素相关。
合同效力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前,应认真理解其法律意义和效力,并且合法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合同的完全履行,从而保障双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