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否属于工伤需根据具体情况鉴定,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是关键要点:
1. 工伤认定条件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符合以下情形可认定为工伤:
-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
-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伤;
- 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 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伤;
- 在上下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
若骨折发生在上述情形中,可申请工伤认定。
2. 排除情形
根据第十六条,故意犯罪、醉酒吸毒、自残或自杀导致的骨折不属于工伤。
3. 鉴定流程
- 及时报告:受伤后30日内由单位向社保部门申报,单位未申报的,本人或家属可在1年内申请。
- 提交材料:包括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事故经过说明等。
- 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后,若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可申请伤残等级鉴定(分1-10级),结果影响赔偿标准。
4. 常见争议点
- 特殊情况:如因加班、参加单位活动受伤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 举证责任:申请人需提供初步证据(如目击证人、监控等),单位或社保部门可调查核实。
5. 赔偿项目
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原工资福利不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等级支付7-27个月本人工资)等。若骨折导致残疾,还可能涉及辅助器具费、护理费等。
6. 司法实践提示
- 若未被认定为工伤,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 未参保的单位需自行承担全部赔偿,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追偿。
骨折的工伤认定需结合具体情形,建议保留完整证据链,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