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是由用人单位出的。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条件,采取措施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如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伤害或患病,用人单位应当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工伤津贴、伤残赔偿金、一次性工伤补助金等。医疗费是指因工伤需要医疗治疗所产生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津贴是指因工伤致使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需要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给劳动者的生活费,也由用人单位承担。伤残赔偿金是指因工伤造成劳动者伤残,造成工作能力丧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样由用人单位承担。一次性工伤补助金是指因工伤造成劳动者丧失工作能力或者因治疗需要致残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支付一定的补助金,也是由用人单位承担。
在工伤赔偿中,用人单位应当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照顾,并支付相关的费用。如果工伤造成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那么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工伤津贴,尽可能地保障劳动者的生活。如果工伤造成劳动者伤残,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伤残赔偿金,以经济补偿劳动者。如果工伤造成劳动者丧失工作能力或致残,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一次性工伤补助金,以帮助劳动者重新安置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在支付工伤赔偿费用之前,需要先办理工伤认定手续。劳动者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工伤,并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经过认定后,劳动者即可获得相应的工伤赔偿。
总之,工伤赔偿是由用人单位出资支付的,用于帮助受到工伤的劳动者医疗治疗、生活费用和经济补偿等。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工伤赔偿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