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仲裁的规定主要包括仲裁协议、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和仲裁裁决等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劳动法规定的可以仲裁的义务:
1. 劳动合同纠纷: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约定的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当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可以选择仲裁解决。例如,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等方面的纠纷都可以通过仲裁渠道解决。
2. 薪酬争议:薪酬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所应得的报酬,当因薪酬问题引发纠纷时,劳动者可以选择通过仲裁途径解决。例如,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薪酬、支付少发多等引发的薪酬争议都可以提交仲裁处理。
3. 劳动保险及福利问题: 劳动保险和福利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当因相关政策执行问题引发纠纷时,可通过仲裁解决。例如,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未提供合法福利等问题都可以仲裁处理。
4. 劳动纪律和处罚问题: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当因违反劳动纪律被处以纪律处分或解雇等处理时,劳动者可以选择仲裁救济。仲裁机构可以依法审理和判决涉及劳动纪律和处罚问题的争议。
5. 职业伤害及工伤赔偿问题: 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发生意外造成的身体伤害,工伤赔偿是用人单位依法应当向受害劳动者支付的一种赔偿金。当因职业伤害认定、工伤鉴定、工伤赔偿标准等问题引发纠纷时,可以通过仲裁途径解决。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争议中可以通过仲裁解决的范围相对广泛,凡是涉及劳动合同、薪酬、劳动保险、劳动纪律、职业伤害等方面的纠纷都可以依法提交仲裁机构处理。劳动法的这一规定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