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它属于犯罪参与形式的范畴。共同犯罪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共同实施犯罪
这是共同犯罪最典型的情形,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共同完成犯罪目的。比如两人合伙盗窃、绑架或者抢劫等。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参与者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 共同实施正犯
这种情况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构成犯罪的行为,都属于正犯。比如几个人共同实施故意伤害罪,每个人都实施了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行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 教唆犯与正犯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是教唆犯,另一方是正犯。比如甲教唆乙实施盗窃罪,乙实施了盗窃行为,则甲是教唆犯,乙是正犯,两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4. 帮助犯与正犯
这种情况下,一方是帮助犯,另一方是正犯。比如甲为乙实施故意提供凶器,乙实施了故意行为,则甲是帮助犯,乙是正犯,两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5. 共同实施预备犯
这种情况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预备犯罪行为,比如共同购买作案工具、共同制订犯罪计划等。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参与者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6. 共同实施未遂犯
这种情况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但未能完成的犯罪行为,比如共同持刀抢劫,但未能得逞。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参与者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7. 共同实施连续犯
这种情况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一系列犯罪行为,构成连续犯罪。比如几个人合伙实施一系列盗窃案件。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参与者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8. 共同实施
这种情况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先后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构成。比如几个人多次合伙实施盗窃罪。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参与者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总的来说,共同犯罪的范围非常广泛,只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有教唆、帮助等参与形式,都属于共同犯罪的范畴。每个参与者都应当依据其具体参与程度和作用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刑法对于共同犯罪的严惩不贷,也彰显了我国刑事司法的公平正义。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