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保护期是指著作权法规定的对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的时间上的保护期限。保护期的确定涉及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判断依据。
在中国,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期根据不同类型的作品有所区别。具体规定如下:
1. 文学、艺术作品(除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期为作者终身及50年。这意味着在作者去世后的50年内,其作品仍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对于匿名作品或者众所周知的实际作者在去世后50年内无法确定的,保护期为50年。
2. 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期为50年。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期从该软件首次发表的日期起计算。
3. 匿名作品、未发表的作品的保护期为50年。保护期从该作品首次发表的日期起计算。
4. 政府组织制作的作品的保护期为50年。保护期从该作品首次发表的日期起计算。
对于著作权保护期的具体日期的确定,通常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确定作品的发布或发表日期:对于已经发布或发表的作品,可以通过相关证据或出版物上的日期来确定。
2. 判断作者是否逝世:对于逝世的作者,可以根据他们的生卒年来确定。
3. 根据著作权法第21条的规定,如果作者或者作者死亡后的50年内无法确定作者身份,保护期为50年。所以对于匿名作品或者众所周知的实际作者在去世后50年内无法确定的,保护期为50年。
4. 对于计算机软件,保护期从该软件首次发表的日期起计算。
著作权保护期的确定可以根据著作权法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对于具体案例,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证据来判断作品的发布、作者的逝世和作者身份的确定。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和计算。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