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是指对合同中的文字、数字、符号等内容进行改动、删减、增加或覆盖的行为。对于签订的合同而言,一旦发现涂改现象,就会引发双方的关注和纠纷。那么,签合同有涂改无效吗?下面将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称《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协议,不论是口头合同还是书面合同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自愿原则、平等协商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
其中,涂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严重侵犯合同的基本精神,应当得到法律的制裁。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合同被涂改,则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原因在于:
一、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书面形式要求
依照《合同法》规定,书面合同是指各方当事人将合同内容记录在书面形式实现的文件或书信中的合同。书面形式要求在于保证合同内容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涂改即说明合同原件与书面合同文件不一致,因此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书面形式要求。
二、不符合合同的真实意愿
涂改可能造成合同无法表述合同当事人真实意愿,也就是说,涂改后的合同有可能与当事人实际意愿不同,因此不符合合同名义或内容。
三、证明困难
如果涂改背后有恶意,那么在合同效力的争议中,证明涂改背后的真相可能非常困难,可能面临合同无效的情况。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同要求采用书面形式存储。
二、合同要求充分表述合同方的实际意愿。
三、在合同签订后,注意仔细核验合同文字、数字、符号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签合同有涂改无效,毫无疑问。这是法律规定的,也是维护公平诚信的必要手段。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当事人应当认真审阅合同,并在签字确认之前,认真审核合同是否已经被涂改或存在任何疑点。此外,也可以要求将修改后的合同重新打印或手写书写,以确保合同的正当性和完整性。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共同利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