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纠纷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由于权益、责任等方面的分歧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是十分常见的,而劳资纠纷中劳动者一般是弱势方,需要借助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面就来介绍劳资纠纷中常见的几种类型可以起诉的情况。
1. 工资纠纷:工资是劳动者对劳动付出的直接回报,是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劳动法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等,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工资。
2. 劳动合同纠纷: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双方约定权利义务的文件。如果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或解除引起争议,比如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未经双方协商一致等,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法院诉讼等方式解决。
3. 劳动保护纠纷: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确保劳动者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权益而采取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供劳动者应有的工作保护、社会保险、医疗待遇等,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4. 工伤赔偿纠纷:工伤是指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或者执行工作任务受到事故伤害或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职业病。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给予工伤赔偿或者对工伤认定存在异议,劳动者可以向工伤认定机构提起诉讼。同时,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申请赔偿。
5. 社会保险权益纠纷: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职工合法权益而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未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等,劳动者可以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社会保险权益。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劳资纠纷类型,还有其他各种情形下可能引发的劳资纠纷,比如加班工资、年假、调岗调薪、辞退补偿等。在面临劳资纠纷时,劳动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包括协商、调解、劳动争议仲裁或提起诉讼等。同时,建议劳动者在过程中保留相关证据,保护自己的权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