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方式,如果劳动仲裁终止,将会产生一系列后果:
1. 法律程序的终结:劳动仲裁终止意味着仲裁程序的结束,相关的程序性事务也会终止,包括仲裁庭的组建、证据的收集和提交、辩论程序等。
2. 已作出的裁决生效:如果劳动仲裁在已作出裁决的情况下终止,那么已做出的裁决将被认定为有效,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的义务,否则对方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重新终审的可能:如果劳动仲裁终止后,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没有得到解决,双方仍然可以通过诉讼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给法院终审。在法院的审理过程中,案件将被重新审理,法院将依法作出最终裁定。
4. 法律责任的追究:如果劳动仲裁终止是由于当事人之一的违约行为导致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当事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如果一方在仲裁程序中故意拖延、拒绝提供证据等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恶意诉讼,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继续协商解决:劳动仲裁终止后,双方当事人还可以选择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双方可以重新商谈并协商解决争议,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虽然劳动仲裁终止会对双方当事人产生上述后果,但是在任何情况下,终止劳动仲裁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劳动争议,促使双方当事人取得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仲裁程序,并尽最大努力寻求和解,以期达成双赢的结果。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