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纠纷进行调解或仲裁的一种程序。当劳动纠纷发生时,员工可以向所在单位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工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进行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可以被当作诉讼判决执行。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劳动仲裁结果并不能满足员工的要求或者涉及的纠纷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诉讼来解决。本文将介绍劳动仲裁裁判书如何诉讼。
一、劳动仲裁裁判书如何认定
劳动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称为劳动仲裁裁决书。作为一种法定的行政仲裁机构,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论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可以被法院视为一种有效证据。但是,仲裁裁决书只有在经过仲裁机构确认或者仲裁申请人确认,并在规定时间内未提起撤销申请的情况下,才能够产生法律效力。如果劳动仲裁裁决书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被确认,或者被撤销,那么劳动仲裁裁决书就不能够认为是法律上的有效证据。
二、劳动仲裁裁判书的诉讼程序
如果员工对劳动仲裁裁决书不满意,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劳动仲裁裁决书进行审判。员工提起诉讼的时限为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诉讼程序如下:
1.立案
员工必须在规定的诉讼时限内将起诉状提交给人民法院,并支付相关的诉讼费用。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将立即受理。
2.交庭审理
在收到起诉状后,法院将在规定的时间内召开庭审。庭审的目的是为了汇集双方当事人的证据和意见,以便法院作出公正的判决。
在庭审期间,员工需向法院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同时,公司也可以提供反证据来反驳员工的主张。在庭审期间,法院会向双方当事人进行质询,以便了解纠纷的事实和相关知识。
3.判决
在搜集和考虑完双方的证据和意见后,法院会进行判决。判决书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文件,向当事人宣布法院作出的决定。
如果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劳动仲裁裁判书存在错误,或者双方当事人实际情况与劳动仲裁裁判书不符,法院可以对劳动仲裁裁判书作出修改或撤销的决定。
在劳动仲裁裁决书的诉讼过程中,员工可能需要雇佣律师或法律顾问来协助处理法律事务。此外,公司很可能会雇佣类似的人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