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要素是指构成某一犯罪行为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缺一不可。犯罪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两个方面。
一、客观要素
1.法定行为:简单来说,法定行为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实施的行为,在刑法上是被禁止的、被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法定行为是犯罪成立的第一要素,没有法定行为就不能构成犯罪。比如,故意、盗窃、诈骗等都是法定行为。
2.客观结果:客观结果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不同犯罪行为所对应的客观结果也不尽相同,比如故意的客观结果就是他人死亡,盗窃的客观结果就是财物遭窃等。客观结果与法定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是法定行为的必然必须,没有客观结果就不能构成犯罪。
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与客观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必须是导致客观结果的直接原因,不能与客观结果之间断裂。也就是说,客观结果要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否则不能构成犯罪。
4.主观要素:
① 故意:故意是犯罪成立的重要主观要素之一,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是有意的、有目的的,主观上对其行为后果负有责任。故意分为一般故意和特殊故意两种形态。一般故意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一后果,但不希望该后果发生,或虽希望但不能确定该后果发生的行为动机。特殊故意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后果,而希望或强烈愿望该特定后果发生的行为动机。
② 过错:过错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由于过失、疏忽等原因没有达到故意行为的要求,但仍然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主观要素。
以上是构成犯罪的主要要素,不同的犯罪行为在要素上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犯罪行为,有时法定行为和客观结果可以合并成一个要素,称为实施行为,比如盗窃罪中的盗窃行为。在具体分析犯罪行为构成过程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特定要素的特殊性,以确定是否构成犯罪。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