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法小站,专注于普法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爱法小站 >> 刑法知识 >> 犯罪 >> 百科详情

哪些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

2024-05-10 刑法知识 责编:爱法小站 6730浏览

在我国刑法中,合法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所谓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行为,不具备犯罪性质、不违反法律的行为。

哪些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

首先,合法不成立共同犯罪。合法是指在现场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必要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对于使用合法手段造成伤害或死亡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对于和合法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其行为不应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其次,合法赶尽杀绝不成立共同犯罪。合法赶尽杀绝是指在某人正在实施危害自己或他人的非法侵害行为时,为了维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根据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对于使用合法赶尽杀绝手段造成相应后果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和合法赶尽杀绝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其行为不应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再次,合法不成立共同犯罪。合法是指在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维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根据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对于使用合法手段造成伤害或死亡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和合法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其行为不应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此外,善意行使公权力不成立共同犯罪。善意行使公权力即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下,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而进行的行使公权力的行为。我国《刑法》第39条规定,对于善意行使公权力造成伤害或死亡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和善意行使公权力的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其行为不应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最后,遵守法律职责不成立共同犯罪。法律职责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具备特定职权的人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我国《刑法》第43条规定,对于遵守法律职责依法行使职权造成伤害或死亡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和遵守法律职责的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其行为不应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综上所述,合法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在合法、合法赶尽杀绝、合法、善意行使公权力以及遵守法律职责的行为中,如果和他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犯罪,不得一概认定为共同犯罪。这是我国刑法赋予合法行为的保护,保障了公民依法行使合法权益的权利。

文章标签:
本站申明:爱法小站为普法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犯罪构成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技术的演进 现代刑法逐渐从结果本位转向行为本位,强调对危险犯、抽象危险犯的规制。例如,环境污染犯罪中,立法不再单纯要求实际损害结果,而是将特定危险行为本
    2025-08-14 5668浏览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及司法解释,单位犯罪主体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财产和名义,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具体包括以下类型:1. 公司 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法人。无论国有、民营
    2025-08-14 2719浏览
  • 暗中帮助的共同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不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通过提供隐蔽性协助或创造有利条件,间接促使犯罪完成的情形。其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为方式的隐蔽性 暗中帮助者通常采取非公
    2025-08-13 4675浏览
  • 共同犯罪的判决需满足多个要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至二十九条的规定。以下是核心要求及扩展分析:1. 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主体须为二人以上,且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若其中一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
    2025-08-13 1397浏览
  • 栏目推荐
  • 在中国,支持废除死刑的观点主要来自以下几类人群和学术领域:1. 法学界学者:部分刑法学者和人权法专家基于现代刑罚理念,主张死刑违背人权、难以避免误判,且缺乏实证证明其威慑力。例如中国政法大学的曲新久教授曾
    2025-07-24 死刑 9292浏览
  • 聚众犯罪与共同犯罪在刑法中属于不同犯罪形态,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结构、主观故意和刑事责任承担方式。以下情形属于聚众犯罪但不构成共同犯罪:1. 首要分子与积极参与者的责任划分 聚众犯罪(如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2025-07-24 4331浏览
  • 中国刑法近年来进行了重要修订,主要体现在2020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及后续司法解释中。以下是主要内容及新变化的专业解析:一、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调整1.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人员,在故意、故意伤害致人死
    2025-07-23 刑法 1236浏览
  • 栏目热点
  • 在中国,涉及违法犯罪的单位类型多样,按职能和行业可划分为以下几类:1. 行政机关 个别行政机构可能因滥用职权、贪污受贿或玩忽职守构成犯罪,例如违规审批、徇私舞弊等。常见罪名包括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刑
  • 哪些类型称为共同犯罪

    查看详情

    哪些类型称为共同犯罪
  • 台湾极刑是什么刑法

    查看详情

    台湾极刑是什么刑法
  • 全站推荐
  • 我国专利法自1985年实施以来共经历了四次系统性修改,分别对应于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国际规则接轨要求,具体如下:1. 1992年第一次修改 - 背景:为配合改革开放深化及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需要。 - 主
    2025-07-30 7095浏览
  • 合同纠纷属于民事法律范畴,通常通过民事诉讼或仲裁解决。但在特定情形下,若合同行为涉嫌刑事犯罪,可追究相关主体的刑事责任。以下是对合同纠纷可能涉及刑事责任的情形及法律依据的详细分析: 一、可能触发刑事责任
    2025-07-30 1537浏览
  • 劳动保障局申诉通常需要准备以下证件和材料,具体要求可能因地区和申诉类型有所不同:1. 明 - 申诉人原件及复印件(若委托他人代办,需提供委托人复印件及授权委托书)。 - 用人单位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或组织机构代
    2025-07-30 9923浏览
  •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